
與您息息相關的培育事工


B4 浸禮班 Baptismal Class




從相信到受浸(新增简体字)
目的:這課程的目的,是讓您知道自己有永生的確據,並信主耶穌基督之後,您所擁有的身份和應有的生活。
同時,幫助您明白過往的信仰或一些壞習慣已經不能再影響您或受它所影響。並幫助您知道如何書寫個人的得救見證和如何明白神的旨意。
第一課 - 信徒的身份
有些人在決定受浸時,才發現自己原來對永生的確據並沒有把握。每一個基督徒必須清楚、明白和肯定自己有永生的確據。否則有一天,離開世界去到天堂門口。
天使說:『對不起,你不能進入天國。』或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太25:12)
所以,必須先清楚自己有得救的把握和明白你所擁有的身份。
(一)得救確據的定義;(二)得救確據的根據;(三)信主後的身份
第二課 - 信徒的生活
神已賜給我們這麼大的恩典,成為祂的兒女。保羅說:「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
所以,我們應該活出信徒應有的特徵。
(一)信徒應有的品格;(二)靈修生活的實踐 - 靈修札記;(三)靈修實踐的秘訣
第三課 - 了結舊信
您是蒙神呼召,從世界分別出來的人。「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15:19)
這裡的「世界」是指魔鬼掌權充滿罪惡的世界。「從世界中分別出來」是指我們雖然生活在這個世界, 但不屬於這個世界,也不隨從這世界的風俗。
首先,您要認識過往轄制您的勢力。同時,您要知道過往的勢力不能再轄制您;您需要與過往的勢力劃清界限,不再被牠影響您的生命。
第四課 - 了結壞習慣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一)習慣的形成
習慣的形成是由不斷重覆的思想或行為方式,而養成不自覺或必然性的習慣。習慣也有分好的習慣、中性的習慣和壞的習慣。
保羅在(羅7:18-20)說:「我也知道,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願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裏頭的罪作的。」
(二)壞習慣對生命的影響;(三)擺脫壞習慣的方法
第五課 - 教會聖禮 - 浸禮
新約聖經提到在教會裡,有兩個主要的聖禮:浸禮和聖餐,是主耶穌親自設立的,亦是與基督的救贖有關,因此,歷世歷代的教會都謹守遵行;亦是歷世歷代的教會各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場。
「浸禮」亦稱為「洗禮」,兩者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同時,從聖經的經文告訴我們得救並不是依靠洗禮,是先信;後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但沒有說沒有受洗的必被定罪。相反,只有受洗,而沒有真實的信,也不能得救。
浸禮是一個公開的見證,表示願意在親友和眾人面前,承認自己是個罪人、認罪、悔改,相信和接受主耶穌為救主,並表示願意立志一生跟從主耶穌。
第六課 - 教會聖禮 - 聖餐
「浸禮和聖餐」都是與基督的救贖有關,信徒一起紀念主耶穌救贖的標記,因禮儀將真理表達出來,在信徒和非信徒面前,作美好的見證。
不同的教會對聖餐的意義和對領聖餐者的資格等,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場。
聖餐有稱為主餐,亦有稱為主的晚餐,或擘餅紀念主,或紀念主的聚會。
(一)聖餐的設立;(二)聖餐的意義;(三)誰可領受聖餐?
(四)聖餐的程序; (五)領受聖餐時應有的態度
第七課 - 書寫個人得救見證
作基督徒是不能隱藏的。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 ... 你們是世上的光」(太5:13-14上)同時,主耶穌在升天前囑咐我們要在世上作祂的見證(徒1:8)。因此,您必須讓人知道您是個基督徒,要為主耶穌作見證。
有時我們很想向人傳講福音,但不知從何開始!也有時是「不好意思向別人開口!」或「怕對別人傳講主耶穌!」等等原因!分享個人得救見證是最好的方法。
(一)個人見證的重要性;(二)個人見證的價值;(三)怎樣作見證;
(四)作見證的原則;(五)書寫個人得救見證
第八課 - 明白神的旨意
神是創造我們的主,祂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早已有祂的計劃。所以,祂願意與我們同行,帶領、引導我們經歷 人生每一個的抉擇。
我們應當絕對順服神的旨意。但有時,我們的問題是:『如何明白神的旨意?』
(一)何謂神的旨意?(二)我們能夠明白神的旨意;(三)對神旨意的正確態度
(四)明白神旨意的條件;(五)明白神旨意的方法
衷心感谢Jackie Yau杨瑞莲姊妹无条件帮助将繁体字转为简体字,愿主继续大大赐予她和她的家人丰沛的祝福,并透过她祝福许多人。